法律翻译领域,一致性的维护是确保文本法律效力、促进法律沟通以及保障翻译专业性的关键要素。

术语的标准化与一致性

法律术语的准确性对于保持法律文本的权威性和专业性至关重要。在翻译过程中,必须保证每一个法律术语的一致性,避免同一术语在同一文档或相关文档中出现不同的翻译,以防法律解释上的混淆和误读。

如在一份跨国公司合同中,若原文将“违约”定义为“breach”,则在整份合同的翻译过程中,所有涉及“违约”的表述都应翻译为“breach”,而不是在不同部分使用“breach”、“violation”、“infraction”等不同术语。这样的一致性确保了合同条款的清晰性和执行过程中的无歧义。

法律概念的精确传达

法律概念往往与特定的法律体系和文化背景紧密相关。在翻译时,保持一致性不仅要求语言上的精确,还要求对这些法律概念的深刻理解和准确传达,确保翻译后的文本能够在目标语言的法律体系中得到恰当的理解和应用。

当法律法规中的多个条款中反复引用了某一特定的法律定义,如“知识产权”第一次翻译为“intellectual property”,则后续所有提及该定义的地方都应保持一致,避免将相同的术语翻译为“intellectual rights”或其他变体,以保证法规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文档之间的逻辑连贯性

法律文件往往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文件中的规定可能会引用或依赖于另一个文件中的内容。因此,保持翻译的一致性有助于确保不同文档之间的逻辑连贯性和互相支持。

风险规避和标准化需求

一致性的缺失可能会导致法律条文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增加法律解释的难度,从而引发法律纠纷。通过维护翻译的一致性,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这种法律风险,保护各方的法律权益。

在全球化的法律实践中,不同法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一致性的维护有助于不同法域间的法律文档和条款的互相理解和应用,促进国际法律合作和沟通的效率。

法律翻译,是从意义和风格上对法律概念、法律规范和法律文本等源语进行信息对等转换的过程,中西法律文化差异则是影响法律翻译的关键因素。

虽然各国学者对法律文化的表述不一,但共同点就是赞同法律文化受每个国家、地区或民族文化特点影响而风格迥异,世界上没有哪两个国家的法律文化是完全相同的,因此法律翻译过程中若不注意其差异性,极容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同样,法律术语(legal terms)在每个国家也不尽相同。法律术语是在法律这一特殊领域或法律职业中使用的词语,其具有明确的、特定的法律上的含义,其他词语无可替代。

因此在我们翻译法律术语时,有些可以直译,如tort(侵权),damage(赔偿金),verdict(裁决);有些则需要通过「对等法」进行翻译,如statute of limitations(诉讼时效法规),关于时效的法律规定,普通法系国家的常见术语,在中国一般翻译成“periods of prescription”或“prescriptive periods”。

并且,为了体现法律文件的权威性严密性,通常使用长句、复杂句来避免出现歧义。如翰译本次翻译的协议中:

Party A shall use Party B's goods only for civilian commercial purposes and shall not use Party B's goods for any military end-uses, proliferation of weapons of mass destruction (including but not limited to nuclear, missile,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weapons), or any aerospace goods or applications (including but not limited to satellites).(译文:甲方仅将乙方货物用于民用商业目的,不会将乙方货物用于任何军事最终用途、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相关的货物或应用(包括但不仅限于核武器、导弹,化学和生化武器)或者任何航天货物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卫星)

这是法律翻译中常见的复合长句,包含较大信息量,因此在翻译时,首先要利用法律专业知识对长句意思进行理解,再将源语句中特定法律意义按照符合译入国风俗习惯的用语来达到法律上的效果对等。